自上次打球过后,
小李就和荨麻疹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家伙隔三岔五来造访,
热了、冷了、情绪激动了、熬夜了,
动不动就“快闪”一次,
来去匆匆、见风就长、奇痒无比,
这酸爽简直生无可恋。
01
荨麻疹到底是什么?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简单说就是皮肤黏膜因为暂时性血管通透性增加,出现了局限性的水肿。它最典型的特点就是“来得快去得也快”,所以大家俗称它 “风团”“风疙瘩”。
别以为这是小概率事件,数据显示大概20%到30%的人一生中总会遇上一次荨麻疹。它不分男女老少,不管是刚出生的婴儿还是老年人,都有可能中招。有人可能只发作一次就再也不见,有人却会反复遭遇,尤其是慢性荨麻疹,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很多人觉得荨麻疹就是过敏,其实这是误区。过敏只是可能的诱因之一,荨麻疹的病因非常复杂,有些患者甚至找不到明确原因。它更像是皮肤黏膜的一种 “敏感反应”,在各种内外因素刺激下出现的 “应激反应”。
02
认清症状:这些表现要警惕
荨麻疹最典型的标志就是皮肤上出现风团。这些风团大小不一,小的像米粒,大的能覆盖大片皮肤,是红色基底上稍微凸起的白色或红色片状皮疹,皮肤表面会凹凸不平,往往伴有明显的瘙痒。
风团的一大特点是“来去匆匆”,通常在24小时内会自行消退,但新的风团可能此起彼伏,在全身不同部位轮流出现,就像皮肤在搞“快闪活动”。
需要特别警惕的是严重症状:病情严重时可能出现心慌、烦躁、血压降低等过敏性休克的表现,还可能伴有发热、寒战、恶心、呕吐、腹泻、呼吸道梗阻等全身症状。如果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这时候一定要立刻前往就近医院急诊处理,千万不能耽误!
区分急性和慢性也很重要:风团反复发作连续6周以上就是慢性荨麻疹,更容易反复发作,治疗周期也更长;而病程≤6周的是急性荨麻疹,经过及时处理往往能较快痊愈,且治愈后不会留下疤痕。
03
找对诱因:这些因素要避开
荨麻疹的病因复杂,按来源可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两大类,了解这些诱因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应对。
外源性原因多为一过性:
物理因素
物理因素是很常见的诱因,比如摩擦、压力、冷热刺激、阳光照射等。
食物因素
鱼虾、蛋类、芒果、酒等食物和食品添加剂都可能引发。
药物因素
一些可能致敏的药物也会诱发荨麻疹,服用新药后如果出现皮疹要及时咨询医生。
接触性过敏原因素
比如吸入花粉、动物皮屑、粉尘、尘螨、挥发性化学品等,也可能让皮肤出现反应。
内源性原因多为持续性:
感染因素
一些慢性隐匿性感染,比如幽门螺杆菌感染、扁桃体反复发炎、肠道寄生虫等,都可能像隐形开关一样诱发荨麻疹。
精神因素
精神因素不可小觑,生活压力大、焦虑烦躁、情绪激动等,都可能诱发胆碱能性荨麻疹。
自身免疫因素
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甲状腺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免疫系统会“乱出牌”,也容易受到荨麻疹的困扰,这类荨麻疹对普通抗过敏药反应往往较差。
遗传因素
如果家族中有哮喘、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史,那么患荨麻疹的几率会比普通人高一些,平时更要注意防护。
04
科学应对:从治疗到日常护理
得了荨麻疹别慌,科学应对是关键,主要包括治疗方法和日常注意事项两部分。
治疗方法
首先要尽量消除诱因或可疑病因,这能帮助荨麻疹自然消退。
但若找不到明确病因,尤其是慢性荨麻疹,这时候就需要药物治疗。
日常注意
冷诱导性患者注意保暖,热诱导性患者衣着清爽,日光性荨麻疹患者做好防晒;调节好心情,提升身体素质能减少发作;关键是尽量不要抓挠,以免抓破皮肤导致出血、感染,让问题更复杂。
掌握这些关键知识,就能更从容地应对荨麻疹,减少它带来的困扰。如果症状反复或加重,一定要及时就医,让医生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