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官方网站!
接招吧!让“癌”无处遁形
作者:江南来源:消化病联合微创病区发布时间:2022-12-27 09:06:33浏览:3022

  近日,我院消化病联合微创病区在副院长韩大正的指导下,主任医师杨文义、护士张学会等内镜团队,在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麻醉医师毛珊珊的配合下完成了一例高难度的内镜下早期胃癌手术。

  近一月来,54岁的莫阿姨总感到上腹部饱胀不适,进食后症状更加明显,随后就诊于当地医院,胃镜检查提示早期胃癌。“癌”字犹如晴天霹雳让莫阿姨和家人倍感忧心忡忡。为求治疗,莫阿姨慕名来到我院消化病联合微创病区,科室主任杨文义接诊莫阿姨并针对其症状进行充分评估,为患者行胃镜检查,术中查见患者胃窦部早期胃癌病变,但病变部位位置刁钻,内镜前端不易靠近,操作难度大,而且病变面积较大,横跨胃窦左侧壁、右侧壁、胃窦大弯,手术范围约6cm×4cm,手术难度很大。

  杨文义团队协同配合,精准为患者施行了“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采用先进的“双隧道法”,大大提高了病变切除效率,术中通过内镜明确病变边界,距离病变边界约3~5mm处,使用电刀进行电凝标记;然后按先远侧后近侧的顺序,于病变周围分多点行黏膜下注射,使黏膜层与固有肌层分离,病变充分抬举;病变充分抬举后,由病变远端开始切开;使用电刀于病变下方行黏膜下剥离,直至完全剥离病变;使用电凝钳对切缘周围暴露血管进行充分电凝创面处理。通过内镜直观观察、确定病变的位置,将病变黏膜从黏膜下层完整地剥离出来,手术顺利完成,患者现已康复出院。

  杨文义介绍道,胃癌是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胃癌新发病例47.9万例,死亡病例37.4万例,分别占全球胃癌发病和死亡的44.0%和48.6%[1]。在我国,胃癌发病率位列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4位、死亡率的第3位,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2],胃癌患者的生存时间与其临床诊断发现的早晚密切相关。

  胃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即使是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其5年生存率仍低于30%,而早期病例经过及时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内镜下切除术已成为无淋巴结转移风险的早期胃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

  杨文义介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目前治疗胃肠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新型微创方法,可达到与外科手术一样的效果,是在内镜下使用高频电刀与专用器械,将胃肠道病灶(包括胃肠道早期肿瘤)与其下方正常的黏膜下层逐步剥离,以达到将病灶完整切除的目的。术中采用先进的双隧道法,使整块切除率和完整切除率更高,对于大面积病变,可以大大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患者手术风险。

  ESD的适应证包括:

  1.大体可见的分化型黏膜内癌(临床分期cT1a),不伴溃疡;

  2.肿瘤长径≤3cm,大体可见的分化型黏膜内癌(临床分期cT1a),伴溃疡;

  3.肿瘤长径≤2cm的未分化型黏膜内癌(临床分期cT1a),不伴溃疡;

  4. 病灶大小≤2cm、无溃疡的未分化型黏膜内癌(cT1a)。

 

  杨文义提醒,年龄在45岁及以上,且符合下列任一条件者为胃癌高风险人群,要定时进行胃镜筛查。

  1.长期居住于胃癌高发区;

  2.幽门螺杆菌(Hp)感染;

  3.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

  4.一级亲属有胃癌病史;

  5.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盐、腌制饮食、吸烟、过度饮酒等)。

 

参考文献:

[1]中国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2,北京)

[2]早期胃癌内镜下规范化切除的专家共识意见( 2018,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