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官方网站!
《健康报》西郊乡里的新“健闻”
作者:健康报来源:健康报发布时间:2023-03-28 10:10:36浏览:4008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把乡村医疗卫生工作摆在乡村振兴的重要位置,推动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健全适应乡村特点、优质高效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报》开设“聚焦乡村医疗能力提升”专栏,宣传报道各地的发展成效。

傍晚6时30分,八朝古都河南开封的旧城与新区接合部,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西郊乡卫生院里,内镜室的灯还亮着。有人在做内镜,有人还在等候。“这两年,我们卫生院的变化可太大了。”院长蔡榜柱掩饰不住地自豪。从硬件、技术实力、诊疗人次到服务范围、患者口碑,西郊乡的新“健闻”背后,是一盘基层健康大棋。

小院里有个“大病区”

西郊乡是开封市的“西大门”,辖14个行政村、38个自然村,常住人口有3万余人,流动人口约有5万人。以前,卫生院软硬件水平都不太行,乡亲们看病首选到开封甚至省城郑州的医院,卫生院一天也就十几二十个患者。这几年,随着新院区落成,大批先进诊疗设备引入,卫生院的面貌有了很大改观。“最关键的是,我们的诊疗实力上来了。”蔡榜柱喜滋滋地说,“去年4月,卫生院跟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签约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变化一下就看出来了。”
专家来了,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派驻专家在西郊乡卫生院内镜诊疗部全天坐诊。先进的电子胃肠镜设备装备上了,胃肠镜检查、胃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急诊内镜下止血、消化道异物取出等开展起来了。“消息在患者中口口相传,日门诊量很快破百并持续增加,手术量、住院床位使用率也往上涨。”蔡榜柱说,一年来,卫生院住院床位从原来的极少使用变为目前的日常开放使用约100张。
西郊乡卫生院五楼内镜诊疗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消化病科一病区主任医师韩大正刚刚结束当天诊疗工作。他感慨,在确保诊疗同质化的基础上,老乡们在卫生院看病好处多:“一是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病,少了很多麻烦;二是质优价廉,个人负担明显减轻。比如卫生院的内镜诊疗部,医护团队是由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专家、骨干牵头组建的,诊疗水平和三甲医院相当,但收费和报销比例是一级医院的标准。”他以胃肠镜检查举例,在三甲医院,一次无痛胃镜检查要850元,而在西郊乡卫生院,无痛胃镜、肠镜检查一起做仅700多元。
乡亲们眼明心亮,这笔账也算得明白。因此,内镜诊疗部建成后,业务量迅速扩增,已成为卫生院最大的病区。韩大正坦言,最初下乡工作时的清闲已被忙碌替代。

打破“上转容易下转难”

“真要是非常疑难的病例,也不用担心,我们有畅通的转诊途径。”韩大正以消化疾病相关手术为例说,在西郊乡卫生院主要处理三级以下的手术,更高难度的手术可直接转到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病科做。上周,70多岁的杨大爷在西郊乡卫生院就诊时查出直肠癌,被及时上转。“刚刚科里告诉我,老人已经顺利做完腹腔镜手术,明天就可以出院了。”韩大正说。
而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病科就诊的西郊乡及周边地区患者,可以选择回到西郊乡卫生院度过康复治疗期。病情较轻的患者即使到了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也有机会选择回乡治疗。两家医院间实现了畅通的上下转诊。
现实中,双向转诊常常遭遇“上转容易下转难”。“究其原因,患者还是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心不足。”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张双林着力打消患者这种顾虑。“我们加强了对西郊乡卫生院医技人员的业务培训,要求各专业、专科根据自身特点开展针对性帮扶。同时,加大医院专家到卫生院坐诊、手术指导、教学查房力度,强化卫生院相关学科建设,不但快速提升了卫生院的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更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当地技术人员短缺问题。”张双林说。
除了帮卫生院练内功,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还给专家们安排了健康宣教、义诊等任务。“我们希望通过实行‘一体化管理、同品质医疗’的创新管理模式,共同打造辐射开封西部的高质量区域医疗服务体系,为开封人民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张秋梅表示。

“风物长宜放眼量”

西郊乡卫生院的成长背后,折射出的是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变迁、壮大。“回想十几年前,我们即使在开封市也就排在第八九位。”张双林回忆,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后,该院一度生存艰难。最难的境况倒逼医院苦练技术,着力开展精细化管理,同时,走到群众中去,从公益性服务开始,聚人气、攒口碑。
如今,该院整体实力稳居豫东地区前两位,8年内患者平均住院日减少5天,日间手术项目和数量增多。2018年,该院牵头组建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疗集团,包括西郊乡卫生院在内,成员单位目前已达97家,逐步实现学科间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医疗资源总体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均得到提高。
“风物长宜放眼量。”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周勇在此次调研西郊乡卫生院后指出,医疗卫生服务不能急功近利,最需要有发展的眼光。此外,两家医院的实践还提示,医联体建设不能一刀切,要因地制宜,把触角伸下去,把服务做扎实,“越为老百姓做好事,老百姓越认你,发展才越有希望”。

文:健康报记者 崔芳 陈会扬 李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