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这么复杂的手术,我竟然能恢复这么快。”
在我院胸外科病房,
来复诊的38岁肺肿瘤患者许女士难掩激动。
她从未想到,
卡在‘咽喉要道’的肿瘤,
竟能用一场机器人手术精准拆除,
她口中“复杂的手术”,
正是由张双林教授团队
借助机器人完成的“左肺下叶袖式切除术”。
这场仅耗时2.5小时
出血仅50毫升的
高难度手术
成功为她解除了病痛
患者许女士38岁,因胸闷气短严重,到我院胸外科就诊。行胸部增强CT及三维重建提示:左主支气管末端存在实性肿物,且紧邻左主支气管与下叶支气管分叉处,毗邻肺动脉主干及小隆突——位置险如“雷区”,这一“咽喉要道”般的位置让手术难度陡增。
对于此类病例,常规的胸腔镜手术面临多重困境:视野狭窄难以清晰暴露病灶,器械灵活性不足导致操作受限,不仅可能延长手术时间,更会升高喉返神经损伤、血管吻合张力过高等并发症风险,直接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许女士的病情因此成为复杂疑难挑战。
面对挑战,张双林教授团队迅速启动多学科联合会诊(MDT),胸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麻醉与围手术期医学科、医学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学科专家联合研判,经过全面评估,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决定为患者实施“机器人辅助左肺下叶袖式切除术”。
经患者同意并完善术前准备后,手术团队充分应用机器人灵巧的机械臂和高清放大的三维成像系统,精准分离肿瘤与血管、神经间隙,完整切除了病灶,并重建支气管吻合口。
术中出血仅50毫升,手术时长2.5小时,减少了患者麻醉及单肺通气时间。
术后病理结果与术前判断一致,印证了诊疗方案的精准性。
术后第2天许女士就下床活动,术后随访恢复良好。
张双林教授表示,手术的成功,是继“镜面人肺癌根治术”后,团队在机器人复杂肺外科领域的又一突破。机器人不仅是工具升级,更是把“精准医疗”刻进每一条血管缝合中。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随着手术机器人在食管、纵隔等领域的应用拓展,胸外科将着力打造“中原地区机器人胸外科诊疗中心”,为更多复杂胸部疾病患者提供“个体化、精准化”治疗方案,以创新与坚守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